標題: NEWS 找到16小行星 我高中生名列第二
無頭像
edd
管理員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積分 210
帖子 78
註冊 2010-12-20
用戶註冊天數 4876
用戶失蹤天數 2036
發表於 2012-4-26 13:27 
203.71.155.216
分享  私人訊息  頂部
我高中生「追星」 1個月發現16顆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2012/04/26  【聯合報╱記者蔡永彬/台北報導】      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                                        
台灣5所高中、30多位學生參加「國際天文搜尋聯盟」辦的搜尋小行星活動,1個月下來各有斬獲,總計發現16顆取得暫時編號的星體。 圖/中央大學提供
有群愛「追星」的青少年,不是拿著相機跑去機場、演唱會看偶像;而是利用電腦分析天空影像,希望自己變成某顆小行星的發現者。台灣5所高中、30多位學生花了1個多月追星,共發現16顆取得暫時編號的星體。
3月15日到4月19日,「國際天文搜尋聯盟」(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Search Collaboration,IASC)主辦尋找小行星活動,共有7個國家、40所學校參加;台灣的羅東、北一女、彰化、惠文、大里5所高中的30多位學生也一起參與「追星行動」。
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陳文屏表示,學生利用電腦軟體比對「泛星計畫」釋出、還沒經過科學家分析的影像,看看有沒有「不該在這個時間、出現在這個位置的小亮點」。他說,當學生發現某顆亮點值得研究,會先和國際小行星中心的已知天體資料庫比對,若沒有符合的星體,就算初步發現;初步找到的「疑似小行星」如果通過後續驗證,就能取得暫時編號。
陳文屏說,1個月來共找到59顆暫時編號的小行星,台灣學生貢獻16顆,僅次於德國的20顆;羅東高中獲得5個暫時編號,在所有學校中排第3。
學生們都認為,尋找小行星最難的不是技術問題,而是如何分工合作。各校指導老師除了教導他們科學技術之外,也告訴他們「你們不會因為這個成名!」希望他們先別想著出名,而是利用這次機會好好學習。
羅東高中指導老師蘇敬怡說,他還記得大家發現第1顆移動星體時的激動。


全文網址: 我高中生「追星」 1個月發現16顆 - 文教新資訊 - 文教要聞 - udn校園博覽會 http://mag.udn.com/mag/campus/storypage.jsp?f_ART_ID=385901#ixzz1t7a11hOP
Power By udn.com

尋找小行星 台高中生發現16顆
自由時報 – 2012年4月26日 上午4:23

五所高中學生追「星」族,不是手握相機在機場等待偶像出現,而是在夏威夷的高山上,配備最先進的望遠鏡,在電腦螢幕前等待,捕捉微弱的移動光點,總計發現16顆小行星。
羅東高中、北一女中、彰化高中、惠文高中及國立大里高中等5所學校高中生,參加由「國際天文搜尋聯盟」主辦的泛星計畫,從3月15日到4月19日間,利用軟體找出未經過科學家分析的移動天體影像。
這次全球有7國、40校參與,總共發現59顆小行星,台灣高中生共發現16顆,羅東高中獲得5顆暫時編號,彰化高中與北一女中則各獲得4顆,大里高中2顆,惠文高中1顆,表現亮眼。 (記者湯佳玲)
找到16小行星 我高中生名列第二 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mobile/article/issueid/20120426/artid/34186978/appname/twapple/secid/5
      【許敏溶╱台北報導】台灣五所高中共三十餘名高一生,參加國際天文搜尋聯盟主辦的搜尋小行星活動,歷經近一個月努力,合計找出十六顆小行星,佔整體成果近三分之一,在七個參賽國中名列第二,為參賽三年最佳成績。其中宜蘭羅東高中獲五顆小行星的暫時編號,數年後可望確認命名,參與學生直呼:「辛苦是值得的!」

            
台灣高中生參加國際搜尋小行星活動拿下團體第2名。圖為得獎學生和指導教師合影。中央大學提供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分析影像找天體
    台灣泛星計劃共同主持人、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陳文屏說,國際天文搜尋聯盟上月十五日至本月十九日舉辦搜尋小行星活動,台灣、美國、巴西、保加利亞、德國、波蘭、葡萄牙七國共四十所高中或大學學生參與;台灣有羅東高中、北一女中、彰化高中、惠文高中、大里高中共三十多名高一生參賽。
陳文屏說,參賽學生透過網路下載尚未經科學家分析的影像,再用軟體找出移動天體,將發現的疑似小行星送回主辦單位就算「初步發現」,台灣初步發現十六顆,經後續觀測並驗證軌道後,即取得暫時編號,得再耗時數年才能將小行星確認命名,命名權歸屬國際天文搜尋聯盟。

          「辛苦是值得的」
    羅東高中為首次參賽學校,負責指導的地科老師蘇敬怡說,學生何中楷發現三顆小行星取得暫時編號,是參與學生中最多,何說:「很高興,辛苦是值得的。」
初步發現小行星者並無獎金或獎牌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說,台灣天文基礎設備不是最佳,能拿佳績讓人感動,凸顯台灣學生在天文影像比對與軟體操作上勝過他國。尋小行星  台高中生斬獲16顆
(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5日電)中央大學今天表示,台灣5所高中參加「國際天文搜尋聯盟」主辦的搜尋小行星活動,台灣找出16顆小行星,占整體成果近1/3,表現亮眼,其中羅東高中更獲5顆小行星暫時編號。
「國際天文搜尋聯盟」 (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Search Collaboration, IASC)於 3月15日到4月19日舉辦搜尋小行星活動,全球共有7個國家、40所學校參與,台灣參加學校包括羅東高中、北一女中、彰化高中、惠文高中,和國立大里高中。
中央大學指出,活動期間泛星計畫會每星期釋放出尚未經過科學家分析的影像,而學生需利用軟體找出移動天體,如果不在國際小行星中心已知天體的資料庫中,就算初步發現,而初步發現的疑似小行星經後續觀測,並驗證其軌道後,就能取得暫時編號。
中央大學表示,這次活動中找到59顆可暫時編號的小行星,其中16顆是台灣貢獻,幾乎占1/3,其中羅東高中獲5顆暫時編號,彰化高中與北一女中各獲4顆,表現亮眼;而參與的學生和指導老師也透過活動,感受到發現的樂趣。1010425。